北京市政协委员吴森堂建议: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中心落户北京
在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当下,知识产权向贸易额的转化,即创新成果的变现也越发受到重视。
1月11日,来自民进界别,正在参加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森堂,就搭建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平台、推动各类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中心落户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服务贸易“新贵”
根据惯例,国际贸易分为货物和服务贸易,其中服务贸易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知识产权使用费,则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属于服务贸易各门类中的第8类,越发成为服务贸易的“新贵”。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总额为33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为47.8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5%,增速居国内服务贸易之首。
“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反映了企业和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反映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和高技术发展能力。”吴森堂和民进北京市委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服务贸易中知识产权使用费收支增长明显,但是逆差还是相对严重,在这一方面,北京相对于沿海开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强调稳定前进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主要集中于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5省市知识产权使用费贸易额合计333.5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80.7%。其中广东位居首位(148.4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35.9%)。
吴森堂指出,由于城市定位不一样,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域,贸易额容量大;而北京作为首都,更多强调稳定前进。因此在知识产权使用费规模方面,北京要小于广东。
调研组发现,京粤两地知识产权使用费呈现出以下特点:北京知识产权使用费总体规模小于广东,且增幅小于广东;两地知识产权使用费均为逆差,且广东贸易逆差大幅扩大,支出增速大于收入。
在收入方面,跟北京相比,广东知识产权的使用费收入增幅明显。主要体现在华为等通信产业公司,它们也有专利出口。“从2015年到2018年,仅仅四年时间,广东知识产权使用费各分项中复制或分销计算机软件许可费收入就增长了40余倍。”吴森堂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五个维度推进落户
“核心还是推动各类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中心落户北京,吸引市场主体在我市进行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结算。”吴森堂和他所在的课题组从夯实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基础、搭建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平台、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贸易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五个方面对北京推进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中心落户提出了意见。
其中强调,建议搭建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平台,推动各类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中心落户北京,吸引市场主体在北京进行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结算。建设涵盖版权电子商务、版权交易服务、版权投融资的全方位版权贸易平台,推动版权国际贸易。
在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上述课题报告建议,充分利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平台,并探索举办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展会,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贸易交流,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国际化。
从自身内在动力来看,知识产权服务贸易能力的提升,成为主观推动力,其中就包括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发挥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流转体系,推动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落地实施,发挥“版权银行”新融资模式作用。
在提及人才培养时,课题组建议,完善实施人才培育机制,培养熟悉不同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育与引进,扩大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人才队伍。(记者陶凤、彭慧)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43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