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学论坛知识产权分论坛5月20日在广州南沙顺利举办,来自知识产权学术和实务领域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同研讨如何通过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和企业竞争力的互动,增强国家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创新经济的互赢,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这是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设立知识产权分论坛,论坛以“知识产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凝心汇智、共谋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在致辞中指出,WIPO作为联合国负责创新创造的专门机构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她从政策平台、注册体系、数据库体系、合作平台体系、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介绍了WIPO。她表示,WIPO看好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潜力,珍视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紧密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办事处作为WIPO在华的延伸,将继续为中国各方提供更加紧密、及时和高效的服务,利用知识产权为中国创新创造赋能,助力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在致辞中指出,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知识产权对促进大湾区产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在大湾区创新发展过程中,主动谋划、积极布局,努力推动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在大湾区的落地实施。他认为,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设立知识产权分论坛,既是大湾区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于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的内部需求,也是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挥国际科技交流平台作用的重要体现。展望未来,随着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随着创新资源和人才等要素在大湾区的汇拢聚集,随着大湾区创新政策和环境的不断优化完善,随着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互动融合的深化,知识产权对于支撑大湾区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大湾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在介绍全球专利布局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端医疗设备器械领域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广州实验室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并分享了超快qPCR仪、肺器官芯片等科技成果案例。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刘毅强调了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性,指出我国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有效打通了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最后一公里”,并着重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数据资源要素共享开放,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平台及工具的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分别从版权、专利和商标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成式AI知识产权风险的风险讨论前提、风险特殊性、风险内容和风险治理。
在知识产权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大湾区创新发展专利指数报告(2023年)》。报告聚焦大湾区,利用专利数据分析大湾区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并结合企业和高校院所的特点,分别构建企业专利指数和高校院所专利指数,通过计算和对比大湾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专利指数表现,分析大湾区企业技术竞争力和高校院所技术储备,支撑大湾区创新发展态势的战略研判。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大模型时代知识产权大数据、知识产权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促进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湾区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华润知识产权管理公司负责人刘少军,深圳湾实验室知识产权总监张智禹,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主任丁建春,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韦景竹等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高二山)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43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