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2023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在绍兴启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度浙江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2022年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分析报告。
过去一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结案越来越快,裁判认可度越来越高,侵权和违法代价也越来越大。
据悉,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全省三级法院将围绕这一主题,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审理周期缩短12.98天
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惠春介绍,2022年全省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9463件,审结29142件,结案率84.16%。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7.83%;平均一审审理周期为79.99天,同比缩短12.98天;当庭宣判率43.59%,同比上升5.48个百分点。
在审理周期缩短的情况下,浙江法院始终秉持高质量审判理念,精品案件成果丰硕。如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杭州知识产权法庭二审的全国首例涉“NFT数字藏品”著作权侵权案,探索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被诉行为的侵权定性及相关交易平台的知识产权责任;全国首例智能机器人网络直播侵权案,明晰了人工智能领域竞争行为的合法性边界。
“从民事案件类型看,专利权案件有着大幅增长,同比上升53.09%。其中外观设计专利案件增幅最大。”省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王亦非介绍,在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基础上,浙江法院增设温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集中审理专利技术类案件,成为全国首个拥有3家知识产权法庭的省级行政区。浙江法院对技术类案件的高效审理,使得越来越多的权利人选择在浙江起诉,成为专利技术类纠纷解决优选地。
全年判赔8.81亿元
针对知识产权领域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行为高发现象,浙江法院依法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成本和违法代价。
2022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中,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涉“华为”商标侵权案,就适用了惩罚性赔偿条款判赔500万元,有力保护了优秀民族品牌;涉“扬麦25”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也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功效,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2022年全省知识产权案件判决赔偿总额8.81亿元,判赔额超过100万元的案件共100件,其中惩罚性赔偿达3879.67万元。在新收涉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中,对926人作出生效有罪判决,214人被判处实刑,有力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实现严格保护的法律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互联网产业迅速占领市场,网络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主要发生地,涉网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有所上升。
2022年全省法院依法审理了一批涉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算法等重大、典型知识产权案件,加强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如“QQ自动抢红包软件”不正当竞争案,明确了判断寄生型网络服务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审查标准,规制了异化使用开放平台系统功能的互联网竞争行为;“非法抓取使用抖音直播数据案”“员工盗用平台数据‘刷奖’套现案”,探索完善数据权益保护路径,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硬科技”不断革新
在“全域数字化法院改革”背景下,浙江法院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智能化建设。
协同保护、版权AI智审、涉网知识产权案件智审、云上物证室……由浙江高院牵头成立专班研发的“法护知产”集成应用,全面构建以智能化审判为纵向技术创新、以协同保护为横向制度创新的知识产权数字化治理体系,获评2022年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其中,“版权AI智审”子应用已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试点推广至全省。“在该应用上传作品即可在海量图库中进行图片查重和获取同领域设计参考。至今已进行图片查重998次,整体有效查重率59.29%,大大缓解了作品抢注和权利滥用现象。”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夏鸿介绍。
此外,浙江法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调解云平台”建设,诉源治理成效显著。全省进入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处理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案件总量是2021年的1.26倍,共成功调解案件16009件,同比增长75.52%。
目前,全省已建成知识产权特设共享法庭49家,形成了广泛覆盖的运行体系,发挥调解、咨询、普法、宣传等功能,为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43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