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五年磨一剑 砥砺自生辉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江苏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五年磨一剑 砥砺自生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年2月9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自2017年1月揭牌运行以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始终以保护创新为使命,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大浪逐新中释放科技潜能,在革故鼎新中激发司法效能,充分发挥“跨区域集中管辖”“飞跃上诉”两大制度优势,亮出“苏工苏作”精神,精心织就了一幅审判与服务兼优的“双面绣”。

  5年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万件。法庭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4项,其中国家级荣誉25项。2018年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同时获评全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篇裁判文书获评全国首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2020年,法庭相关工作受到《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2021年10月,苏州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七次“点赞”。

  科技赋能 以“数字正义”助推创新战略

  “开庭前,案涉发明专利产品已通过激光扫描和贴图渲染,在屏幕上3D成像。下面,请双方当事人对扫描成像所对应的技术特征予以确认。”2021年4月21日,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开展“数字经济 苏知护航”主题系列活动,一场公开庭审格外引人瞩目。这起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成为法庭通过3D扫描技术设备固定技术特征的“第一案”。

  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苏州知识产权法庭从未缺席。承办法官表示,探索性引入3D扫描设备用于技术事实查明,解决了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中证据原件核对、实物证据勘验比对等难题,有助于优化庭审效果,同时也为侵权证据交换展示、证物整备管理等领域的一体化集成方案运用插上数字化“翅膀”。在一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的庭审中,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就案涉电动绿篱机进行技术比对。

  为打造符合知产审判个性化特点的“苏知版本”,法庭以智慧审判苏州模式为抓手,围绕侵权证据交换展示、证物集约化管理、优化在线开庭、专业技术术语精准录入等领域推进一体化集成方案的深度应用。在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苏州中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受邀法院,参与在线演示汇报环节,现场完成了向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整卷移送上诉案件的全国“第一案”。

  匠心锤炼 以“精品战略”护航数字经济

  “这是一种用于输入装置的电子仪器承托架,案涉发明创造性解决了智能电子设备的承托及便捷输入问题,对拓展数字产品应用场景具有重大意义。”上述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中,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李晶晶,作为人民陪审员全程参与诉讼。

  这是法庭引入技术型人民陪审员审理的第一案,也是专业化知产审判助力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法庭妥善处理了涉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数字博物馆等案件,助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研究制定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工作意见,为激发经济提质增效“新变量”、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多元集聚发展提供凝聚力和有力保障。在“抖音”驰名商标认定案中,法庭充分考虑涉案商标影响力的传播速度,突破了传统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对商标注册和使用年限的规则,在全国首次认定“抖音”为驰名商标;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巴洛克”地板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惩罚性赔偿裁判规则的探索性实践在业界获得高度评价,先后四次获评全国性荣誉;发力传统文化保护,在苏绣案件审理中,首次确认精品苏绣绣品拥有独立的著作权,明确了刺绣艺人未经底稿作者许可制作苏绣的侵权类型,划清了侵害复制权与侵害改编权的界限……一个又一个标杆性案例成为苏州法院聚焦开放要素、创新要素,将具有苏州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例证。

  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涉“舍弗勒”“欧舒丹”“普利司通”等国际知名品牌案件中,均依法按照法定赔偿额上限确定损害赔偿数额。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在苏锡常通叠加实施,以及司法透明度、公平性与公信力不断提升,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已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知识产权维权的“优选地”。去年年底,法庭审理的“某台资自行车公司诉广州两自行车公司虚假宣传纠纷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台胞权益保障十大典型案例。

  让权利止损更快,让侵权成本更高——法庭创新协同审理,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和无效审理部进行对接,探索性开展侵权诉讼与无效审查的协同审理。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易于作出侵权可能性判断且符合行为保全条件的行为,根据当事人申请及时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并对妨害行为保全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制裁。在涉“大自然地板案”中,依法规制“傍名牌”“搭便车”行为,对恶意抢注、囤积近似商标的被告作出1500万元的行业最高判赔;在新百伦商标案中,一审判决依法全额支持原告1000万元的赔偿请求;在《太极熊猫》诉《花千骨》手游“换皮抄袭”案中,对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作出3000万元的最高判赔额。

  机制革新 以“苏知路径”提升审判质效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法庭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前期充分汇聚社会专业力量,选聘“技术调查官”助力案件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繁简分流改革和“一官二员”机制建设,在全国首创技术调查官担任法院“特邀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的新机制,实现技术调查官队伍效用最大化,推动完善高效审判机制。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进行对接,确定首批30名技术专家担任技术型人民陪审员,涵盖计算机、机械、材料、电子、生化医药等多个前沿专业领域。作为裁判者,他们全程参与诉讼,实质性介入案件审判,让技术意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从“参考”变为“决定”。

  截至目前,“技术调查官”共完成技术咨询1286件次,参与庭审和庭前听证613次,外出勘验和证据保全256次,出具书面技术意见539份,先后参与审结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法庭还积极协助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组建“全国法院技术调查官人才库”及来苏开展技术勘验及巡回审判工作,应邀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派出技术调查官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了技术调查官统筹调配机制落地江苏的“第一例”。

  内外联动 以“苏知品牌”催生矩阵效应

  为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大保护”格局,形成矩阵效应,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苏州中院与上海浦东法院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备忘录,并与无锡、南通、常州三地中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共建协议》,形成四地一体聚焦保护创新的新格局,同时积极与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共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强化全链条保护。

  在延伸司法服务方面,法庭针对性发出司法建议,推动阿里旗下三大平台40多万商户2000万件3C认证商品的规范销售,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秉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司法服务理念,法庭倾力打造“1+2+3”的“苏知最舒心”亲商法律服务品牌,即构建1个“苏知倾听热线”法企对接平台,组建2个“苏知最舒心”亲商法律服务团队,着力实现“听诉求”“答疑惑”“解纠纷”等3项依法亲商护商功能,举办“精准服务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场”、与浦东法院“云对话”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全国首场由法官与技术调查官联合开展在线技术比对的网络直播活动,一小时就吸引近百万网民围观。

  不久前发布的省法院工作报告中,在苏州设立涉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成为“苏州元素”之一。保护创新,更需要运用创新。新的赶考路上,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将依托调研基地的政策红利,积极打造具有苏州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以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知识产权审判架起通向更高水平数字正义的坚实桥梁,用更多改革创新之举为激发创新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书写高质量司法答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