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 开启专业化执法进程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中国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 开启专业化执法进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日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严格在执法层面加大保护力度,已经构建起一张覆盖整个知识产权链条的“保护网”。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将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杜绝强制技术转让,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同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我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有30多年历史。早在在2005年中国就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同时在法治化层面我国也在逐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从目前的立法情况看,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9月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曾表示,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也在今年1月1日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这使得我国对知识产权的综合实力与保护力度显著提升。

根据最高法4月25日发布的数据,2018年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数量达到334951件,比2017年增加97709件,同比上升41.19%。其中,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和民事一审案件呈大幅上升态势,分别达到53.57%和40.97%。

除了法律层面,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制度架构上,中国也在探索发展自己的特色。

2019年4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介绍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时指出,去年我国通过机构改革,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机构改革之后,明确了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由市场监管总局综合执法队伍来承担,实现了综合执法。同时,也明确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具体指导专利、商标执法工作,还要制定专利、商标的侵权判断标准,这将有力地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效能。

“统一管理”是知识产权保护一贯以来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李顺德对界面新闻指出,“统一管理”的思路在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简称《纲要》)出台时就已经提出。当时的设想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应该集中管理,一是要实现集中行政管理,跟各国保持一致;二是要实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分开。

“这次往前迈了一步。”李顺德介绍,根据《纲要》部署,我国已经将涉及知识产权的执法部门都合并到了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主要职能是行政执法,这就说明我国开始了专业化执法的进程。”

根据《纲要》实施10年评估报告,2007年至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35.6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1492万件,著作权年登记量从15.9万件增长至274.8万件。据国家知识产权介绍,“《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另外,中国也在不断加大执法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在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对《商标法》作出的修改中,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最高赔偿额提高到了5倍。同样在获得修改的《反不当竞争法》中,涉及“商业秘密”的相关条款也得到了修订,不仅扩大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和主体范围,还提高了对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最高可处罚500万元。而在最近发布的《专利法》修正草案中,也明确写入对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恶意侵权行为可以处以最高5倍的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