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成绩斐然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青海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成绩斐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年1月15日

  1月9日,记者从青海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9年,青海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坚持依法治理、打建结合、统筹协作、社会共治的原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综合统筹,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依法监管,各方联合行动”格局,确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019年,全省出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3.2万余(家)次,查处行政案件3977起,案值468万元,罚没款1274万元;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案件42起,破获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涉案金额1942.63万元,挽回损失1271.5万元;全省法院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7件,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15件,保持了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2019年,青海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问题突出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有力打击和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省“双打”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查处案件272件,罚款金额53.02万元,取缔黑工厂、黑窝点9家,移送案件数12件,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两会两节期间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重点开展保健品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严查产品质量违法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400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09973家(次),抽查6大类50余种919组商品,发现不合格商品281组,共立案查处128件,收缴伪劣食品1521公斤,依法取缔“权健”门店7家,罚没42.7万元,为维护节日期间的生活、消费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政执法行动,开展侵犯驰名商标、涉外商标、老字号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等执法行动,查处51起,案值24.97万元,罚没51.13万元;加强商标品牌培育。2019年注册商标8016件,同比增长35%。全省累计注册商标38777件,其中驰名商标48件;扎实开展知识产权“铁拳”专项行动,先后开展了17次专利行政执法检查活动,检查各类商品10余万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54起,同比增长80%。处理专利侵权纠纷6件;开展打击仿冒混淆、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工作。全年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25起,竞争执法和经济检查案件479件,案件查办数同比增长58.2%;开展生产源头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食品相关产品等13种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工作,抽查357批次,不合格37批次。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检查生产企业446家,抽检445批次,立案查处44起,罚没12.5万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药品案件,扎实开展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行动。全省2019年共查办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案件476起;全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现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五线合一,全年通过12315投诉举报热线和各级12315部门接受咨询投诉举报35907件,投诉和举报办结率分别为98%和8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65.54万元。

  青海省公安部门积极部署开展打击食药领域犯罪“昆仑”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充实了基层打击侵权假冒犯罪专业执法力量,完善了相关制度规范,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入推进“两法衔接”机制建设,建立起警企协作制度措施,保护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西宁海关积极组织开展“龙腾2019”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发挥统筹协调,加强跨省、区执法协调,西宁海关积极与西部12个海关及海口、湛江海关签署《海关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机制,加强跨关区协作和执法互助,有效打击侵权假冒货物口岸漂移。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部门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充分调动省、市、县三级文化执法力量,严查经营含有国家禁止内容的非法出版物、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演出等内容,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5333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13201家(次),受理举报29件,立案调查16件,办结率100%,警告127家次,罚款38万元,责令停业整顿16家次,没收违法所得58757元。

  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印发《青海省2019年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2019年农资打假下乡专项行动方案》,以农畜产品、农药、化肥、农膜为重点,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311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8480个,抽查化肥样品291批次,其中不合格6批次,检查化肥10700吨,涉嫌问题化肥1583吨,查处假劣农(兽)药1117公斤,查办农资违法案件4起,货值1.65万元,有效规范了农畜产品、农资市场。

  青海省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抑菌制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共检查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796家,疾控机构43家,妇保机构38家,其中依法警告2家。对22家医疗机构、10家药品零售企业及2家公共场所使用或销售的消毒产品进行实地抽查。完成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查消毒产品任务,完成率、完结率均为100%,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督任务,完成率93.75%,完结率100%,查处卫生行政案件2件。日常监督检查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23家,占应监督检查总数的95.83%。

  全省扎实开展侵权盗版行动,全面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省委宣传部开展版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加强印制复制及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414人(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164家、出版物印数企业345家,查缴侵权盗版出版物8.3万件、非法报纸、期刊2230件,没收非法印刷品和出版物610册,处理处罚违规经营单位18家。全面推进软件正版化,对40家省直机关及事业单位新采购的164台计算机,各类正版软件7086套,对1122.8万元采购金额进行了审核。对四个州的24家机关单位的384台计算机进行了检查。

  青海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强和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就归口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试行)》,有效推进知识产权集中管辖和“三审合一”;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印发《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确定生态损害与修复费用的指导意见(试行)》,主张侵权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需支付赔偿金。

  坚持打建结合,推动建设长效机制。青海省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双公示”要求,公示行政处罚信息6158条。省发改委归集知识产权方面行政处罚信息82条,知识产权、专利黑名单信息34条。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青海省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全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精神,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协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知识产权局签订《青海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衔接合作交流框架协议(试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通知》,推动执法协作。全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执法行为,打造专业队伍。各级部门共举办执法业务培训班32期,培训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召开基层执法人员座谈会10次。

  全面动员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公安部门联合各商会召开警企共建联席会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被侵犯知识产权等的难点堵点痛点,指导企业预防违法犯罪和被侵权,知识产权部门主动与中国藏毯协会及10余家藏毯协会会员企业开展调研座谈,有针对性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各地区、各部门联合新闻媒体,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5经侦工作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活动,发布以案释法、视频短片30500余条(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开展系列大型征信宣传和征信“七进”等活动500余场(次),累计宣传普及8万人(次),刊发宣传报道2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青海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青海省将结合实际,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好专项整治,查处大案要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严厉打击在线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虚假广告、网络侵权盗版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 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治理,针对食品、药品、小家电、农资、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统筹进出口环节侵权假冒治理,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记者 崔永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